高山榕
基本信息
学名:Ficus altissima
科属:桑科榕属
别名:阔叶榕、大青树、高榕、鸡榕等
原产地:印度、中国南部、缅甸、印度支那半岛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等地区。
形态特征
树干:高山榕为常绿乔木,树高可达 30 米,主干粗壮,胸径 40-90 厘米,树皮灰色,平滑。
根系:具有显著的板状根和气根结构,气根从树枝上垂落,起初纤细,接触地面后会增生成支柱气根,为树木提供稳固支撑。
枝叶:叶厚革质,广卵形至广卵状椭圆形,长 10-19 厘米,宽 8-11 厘米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两面光滑无毛,基生侧脉延长,侧脉 5-7 对;叶柄长 2-5 厘米,粗壮;托叶厚革质,包裹顶芽,早落。
花果:榕果成对腋生,椭圆状卵圆形,直径 17-28 毫米,幼时包藏于早落风帽状苞片内,成熟时红色或带黄色,顶部脐状凸起,基生苞片短宽而钝,脱落后环状;花极小,雌雄同株,着生于囊状托内,雄花散生榕果内壁,花被片 4,膜质,透明,雄蕊 1 枚,花柱近顶生,较长;雌花无柄,花被片与瘿花同数;瘦果表面有瘤状凸体,果实内有数十粒至数百粒瘦果,每果有种子 1 粒,多数为瘪粒,种子大小不到 1 毫米,有胚乳。
生长习性
光照: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,充足的光照可使叶片更加翠绿、繁茂,有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,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,维持旺盛的生长。
温度:喜高温多湿气候,不耐寒,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迅速,适宜生长的温度一般在 20℃-30℃之间。
土壤:对土壤要求不高,能耐受多种土壤类型,但在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为旺盛。
抗性:抗风能力强,同时具备良好的抗污染特性,对二氧化硫、氯气、臭氧、氢氟酸等有较强的抗性,能耐酸雾、酸雨和粉尘等多种污染,是沿海地区及石山地区的重要生态树种。
繁殖方式
种子繁殖:果实成熟后,里面含有大量的种子。这些种子可通过鸟类、流水等媒介传播到远方,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。
扦插繁殖:选取健康的枝条,剪成适当长度的插穗,插入湿润的基质中,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,插穗可生根发芽,长成新的植株。
气根繁殖:高山榕的气生根接触到地面后,能够独立生长,发育成新的植株,与母体共享基因库,这也是高山榕无性繁殖、扩张领地的一种重要方式。
养护要点
浇水:在生长期间,需要保持土壤湿润,但避免积水,以免导致根部腐烂。夏季高温时,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,同时向叶片及周围环境喷水,增加空气湿度。
施肥:生长旺季可每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或复合肥,以提供充足的养分,促进植株生长。
修剪:定期修剪气根,控制其生长范围,保持植株美观。同时,也可修剪枯枝、病枝、过密枝等,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